從去年開始國際新聞紙市場就出現下滑趨勢,需求疲軟、價格下跌,今年依然一蹶不振。由于以美國為首的世界經濟衰退,極大地影響了報刊雜志的廣告刊登量,由此累及新聞紙市場,消耗量大幅下降,生產商也就不得不將紙價一降再降。就北美市場而言,從今年1月份開始新聞紙價格每噸已跌了47.98美元,而與去年夏季首次公布的交易價格指數598.63美元/噸相比,更是下跌1/4多。
我國國內的新聞紙市場由于國家對新聞紙進口實行滑準稅而受到了一定的保護,近年來我國新聞紙進口量持續(xù)下降,2000年為21.07萬噸,2001年為15.37萬噸,下降幅度達到27%,今年1-2月份共進口新聞紙1.83萬噸,較去年同期又下降了5.45%。由于關稅的保護,使國內新聞紙市場免遭全球新聞紙價格下滑的沖擊,成為一塊風雨之外的綠洲。
從2000年夏季開始國內新聞紙價開始上漲,各新聞紙生產公司紛紛推出200-300元的提價方案,例如上海泛亞潛力生產的新聞紙從5750元/噸調升至6050元/噸,漲了300元;福建南紙從每噸5578元提高到5916元,增幅高達338元;廣州造紙廠未調價前為5700元/噸,調價后為5950元,漲幅為250元。到了2001年初各大新聞紙廠再一次提出漲價,泛亞潛力的紙價為6340元/噸,再漲290元;福建南紙為6208元/噸,提價292元;廣州造紙廠為6250元/噸,上升300元,這樣前后兩次調價使這些公司的紙價上漲了10%左右,新聞紙成為當時國內紙市場中為數極少的高利潤紙種。
從去年和前年的統(tǒng)計資料來看,我國新聞紙的消耗量明顯大于生產量,盡管這兩年產量的增幅要大于需求量的增幅,但仍處于供求平衡的狀態(tài)。例如2000年我國新聞紙生產量為145萬噸,消耗量為165萬噸;2001年產量為173萬噸,同比增長19.3%,消耗量為186萬噸,同比增長12.72%。但是今年開始出現了供大于求的趨勢,據稱在2002年的新聞紙訂貨會上,這種趨勢已經顯現,一些采用進口設備或經過改造的機臺生產的新聞紙質量較好,受到用戶的歡迎,而未經改造的紙機生產的產品質量低下,難以找到用戶,只能關機停廠。
那么國內新聞紙市場怎么會從供不應求到供大于求呢?對此,業(yè)內資深人士認為問題的癥結出在近幾年國內一些中小紙廠大量改產新聞紙,沖擊了市場的供需平衡。他們預計今年全國的新聞紙產量將達到250萬噸,其中有近1/6產自中小紙廠,這些廠原來大多生產凸版紙、膠印書刊紙或膠印印刷紙等,由于近兩年新聞紙需求量增長很快,而且價格不斷上升,其利潤較為豐厚,于是轉產新聞紙。當然這些中小紙廠的產品質量較差,一些發(fā)行量較大的知名報刊,一般都采用高速印刷機,車速在14萬份/小時,對紙的質量要求較高,因此盡管中小紙廠的產品有價格優(yōu)勢,但也不敢使用。而普通的發(fā)行量不太大的報刊,則會從成本考慮而選用價廉質差的新聞紙,由此也使這些紙廠在市場上得以生存,而市場的供需總量就開始發(fā)生傾斜。
從去年底開始,國內新聞紙已開始降價,一些大型紙廠的產品在5000元/噸以上,一些中小紙廠的紙價也相應下降,有些降至4000元/噸左右,至今仍處在這一水平,但就這一價位來看,國內新聞紙價還是大大高于國際市場價。雖然我國對新聞紙的保護政策將延續(xù)到2003年,但最終我們仍將進入國際市場進行競爭,因此筆者認為我們應該利用這一、二年的大好時機努力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開發(fā)新產品、提高產品質量、改造工藝設備,以使自己能在全球經濟的浪潮中獲勝。而不要在關稅的保護之下,進行價格競爭,自相殘殺,搞亂了自己的陣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