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BBC報道,倫敦經濟學校的最近幾項研究發(fā)現,包裝不僅是工業(yè)活動的前導標志,而且當品牌標志在人們的記局中停留時間較長,獲得了較強的品牌效應并漸趨于成熟的時候,包裝也是這種社會趨向的滯后標志。老年顧客可能傾向于外形、顏色和材料較為傳統(tǒng)的包裝,而新潮奇異的包裝則更能抓住年青消費者的心理。如果包裝在上述兩方面都無法引起共鳴,那么包裝的產品就可能由于缺乏創(chuàng)新而被淘汰出局,或是由于忽視年齡較大卻忠實的顧客而導致產品壽命周期的終結。
有關未來趨勢的討論中永恒不變的一個議題是:短缺是技術型產品創(chuàng)新的主要驅動力。在工業(yè)區(qū)域內(歐盟、北美和東亞),主要短缺的項目是空間、能源和技術工人。包裝的質量、用途和生產等方面均受到這些短缺因素的影響。除此之外,包裝尤其還會受到社會潮流、習俗和信仰的驅動和影響。據BBC報道,社會潮流隨著需求而變化,而且除了少數怪念頭之外,潮流都來自于一種經濟的基本原則。比如說,汽車的經濟原則就與工業(yè)生產的經濟原則不同。當社會群體的基本原則各不相同,采納或接受新技術和產品的動力就會減弱。
現在我們要探討的問題是,我們的主要業(yè)務組合——折疊紙盒,食品紙盒 和瓦楞紙箱——與世界其它地區(qū)的原則是相同或是有差別呢?
全球的造紙行業(yè),包括以Scandinavian/Finaish造紙為龍頭的美國和加拿大的造紙業(yè),采用的都是歐洲的生產技術。這種狀況維持了將近40年,但由于這個行業(yè)的基礎發(fā)生了變化,未來的局勢還無法預料。
瓦楞紙箱的使用在全球都十分普遍,毫無疑問,由于箱用紙板的纖維原料精良,使得美國在瓦楞紙箱的質量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然而美國并沒有生產出足夠的紙箱產品。另一方面,亞洲擁有足夠的產品,但是幾乎每個紙箱都是由二手(再生)纖維制造而成。
在折疊紙盒領域,經濟全球化和產品的全球市場營銷為經過精致加工和印刷的高檔紙盒創(chuàng)造了一個新的市場。歐洲、亞洲和北美都擁有不錯的折疊紙盒加工工業(yè),而且在生產機械方面都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彼此相差無幾。
除高檔紙盒之外,普通的折疊紙盒則是全世界零售的食品包裝,尤其是飲料包裝,在歐洲的普及程度遠比北美要高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趨。這一趨的原則還不太清楚,但是在運輸和儲存產品時擴大空間利用率的需求肯定是因素之一。單個產品尺寸變得更小,即注重產品單個包裝的便利性的觀念是歐洲和日本的另一個趨勢,并有可能跨洋傳播到北美各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