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冠右口述 吳桑梓整理 那是物資貧乏的20世紀50年代,市場上食糖緊缺,政府動員百姓自己種甘蔗自己制糖來克服困難。于是蕭山從東片到南片都種起了甘蔗,一些小型的制糖廠也在全縣各地辦了起來,臨浦鎮(zhèn)上也有好幾家單位辦了制糖車間和作坊,那榨過汁的甘蔗渣也因此堆成了山。這甘蔗渣當肥料爛得慢,當柴燒也麻煩,于是就成了累贅。就在此時,傳來了印刷蕭山報的紙即將斷檔的消息。
那年月蕭山報可是縣里的主要報紙,蕭山報印不出來可是件大事!何況我還是蕭山報的通訊員,對蕭山報是有感情的。所以當聽到這個消息,我對著山樣的甘蔗渣,想到了我們臨浦進化山區(qū)做的鹿鳴紙。要是能用做鹿鳴紙的方法,把含有纖維的甘蔗渣做成紙,不就既解決了蕭山報的用紙問題,也解決了這占著地方的甘蔗渣。我把自己的想法向政府匯報以后,政府馬上給予支持。
我們用鹿鳴紙的做法,先將甘蔗渣放進石灰窯里漿上七天,然后用清水漂,再發(fā)動群眾將漂好的漿用石臼搡,可是搡出來的紙漿很粗,根本不能用。后來才知道,鹿鳴紙是粗紙,而我們要做的是細紙。是我爹為我們出了主意,他說:“要熟漿才能做成紙。做熟漿要用清尿潑、用火蒸!庇谑怯职l(fā)動群眾挖地灶上蒸架,環(huán)衛(wèi)所工人馬上幫著搜集清尿,就這么一邊蒸一邊潑,讓生漿成了熟漿,這樣的漿再放進石臼搡了后,果真成功了?捎檬兽鷿{效率太低,就是把全鎮(zhèn)人民發(fā)動起來也搡不出多少紙漿。
后來,打聽到聞堰有個造紙廠,我就跑去與他們聯(lián)系,聞堰造紙廠倒是很爽快地答應幫忙加工,但要二噸以上的甘蔗渣才能做一次。二噸可是個大數(shù)啊,鎮(zhèn)上原來山樣的甘蔗渣不夠了。于是,我們就跑坎山、河上、瓜瀝等地,派人用船去拉,開始是免費的,后來,就要付錢了,但也只有一厘錢一斤。造紙廠有專門設(shè)備,他們很快就用甘蔗渣做出了紙,這紙有點黃,質(zhì)量也不是很好,但總比沒有要好,所以,當我們把紙送到報社,蕭山報社還是很高興的。
用甘蔗渣做紙的事已經(jīng)成為了歷史,但當年那種全民一心,艱苦奮斗的事卻歷歷在目。我想,我的這段為蕭山報造紙的事也算是件與蕭山報有緣的事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