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誕、元旦將至,廣州市環(huán)保局首次以官方名義發(fā)出“減卡救樹”的倡議書,呼吁市民少寄或不寄賀卡以保護森林資源(《南方都市報》)。有人則干脆提議“呼吁少寄不如禁售”(《信息時報》)。筆者閱后,以為值得商榷。
這是自1998年起,第七年在報紙上見到類似呼吁了,其依據(jù)據(jù)說是“1萬張賀卡等于3棵10年生大樹”,后來又增加了權(quán)威人士的分析:一棵生長10年的樹,它產(chǎn)生氧氣的價值是3.1萬美元,涵養(yǎng)水源的價值是3.7萬美元,為鳥類及昆蟲提供“棲息地”的價值是3.1萬美元,它防止空氣污染的價值是6.2萬美元,它可提煉蛋白質(zhì)的價值是0.2萬美元……(《中國青年報》)
環(huán)保觀念深入人心,絕對是好事。但今日之中國,賀卡到底是不是木材消耗的大戶?森林資源的減少果真是賀卡惹的禍嗎?
不要忘了,在中國農(nóng)村,還有上千萬個家庭仍然使用木材作為維持日常生活的主要燃料。僅以每戶每天耗費木材5公斤計,1000萬個家庭每天的木材消耗就達5000萬公斤。就算一棵樹重達1000公斤,每天也要燒掉5萬棵樹!那么,農(nóng)村人不燒柴燒什么?據(jù)專家介紹,推廣簡易節(jié)能灶,就能節(jié)省至少20%的燃料,可這些年來推廣一直進展非常緩慢。
此外,我國使用一次性木筷已經(jīng)頗有時日,以每天消耗1000萬雙計(肯定不止),一年就是近40億雙,又等于多少棵大樹?與我們一水之隔的日本,同樣是一次性筷子的消費大國,但它從不砍本國一棵樹,全部從中國進口。更絕的是,日本人將用過的筷子回收制成紙漿再返銷中國,利潤竟然超過從中國進口筷子的花費!而我們卻還在為出口掙得幾個可憐的小錢而沾沾自喜,真正落得個“被人賣了還幫人數(shù)鈔票”。
林業(yè)專家早就指出,只種不伐是對森林資源的浪費,而有種有伐,既充分利用森林資源,又有利于其自我更新。目前國際上大的造紙企業(yè)都有自己的林場,專門栽種用于造紙的速生豐產(chǎn)的再生林,我國目前印制明信片所用的紙漿基本上是從這些企業(yè)進口的。因此,指責生產(chǎn)明信片導致森林資源減少,是對造紙過程不了解所致。
雖然發(fā)行量最大的賀年郵政明信片有近2億張,但按照“1萬張賀卡等于3棵10年生大樹”的理論,也不過6萬棵樹而已,尚不及上述任何一項的一個零頭。以最便宜的售價1.2元一張的普通賀卡計算,1萬張賀卡價值1.2萬元———從伐木到制漿,從造紙到印刷,從出售到投寄,能給多少人提供就業(yè)機會?說句不太好聽的話,在一個還有很多樹木被當做燃料使用的國家,在一個一次性筷子的消費大國,如果一棵樹能夠?qū)崿F(xiàn)如此價值,也算是死得其所了。
“減卡救樹”是由洋人發(fā)起和倡導的,但中國人大可不必跟著起哄———咱還沒到那種層次。真要是說起對紙漿的消耗,新聞紙首屈一指,而報紙絕對是一次性消費品,如果呼吁大家不看報、不買報、不印報,那豈不能挽救無數(shù)棵大樹?追求效益最大化是資源利用的基本原則,在有大量比賀卡對木材的利用效益更低的方式存在的時候,“減卡救樹”還是應該緩行的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