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文獻紙張?zhí)厥馄茡p嚴重 保護未有效展開
中新社記者 應妮
“民國文獻再不加以保護和搶救,將在五十年間消失殆盡!敝袊鴩覉D書館副館長陳力憂心忡忡的說。
民國文獻酸化嚴重 民國文獻在人們心目中,由于產(chǎn)生時間較晚,似乎并沒有保存之虞。但國家圖書館的情況證明事實并不是這樣。
陳力介紹,文獻紙張的酸性是影響紙制文獻保存壽命的重要因素,據(jù)國圖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館藏各類、各歷史時期的文獻中,民國文獻的酸化和老化損毀狀況最為嚴重,紙張pH值均低于四點五,這意味著民國文獻的損毀速度將大大加快。目前中度以上破損比例已達九成以上,而民國初年的文獻已百分百破損,有相當數(shù)量的文獻已經(jīng)不能或難以提供閱覽,有的已經(jīng)完全失去機械強度,一觸即破。
記者看到,部分裸露放置在鐵質書架上的一批民國書籍已經(jīng)完全發(fā)黃變脆,工作人員說全館所藏民國文獻包括圖書、期刊和報紙,總計約六十七萬冊件,其中只有十四萬冊件的保存本存放在地下一層的保存本庫,保存條件相對較好,其余藏品因條件限制均存放在沒有恒溫恒濕條件、不避光、不防塵的地上書庫。
民國文獻紙張?zhí)厥?/p>
陳力解釋,民國時期是由手工造紙向機械造紙發(fā)展的初級時期,造紙材料混雜,機械造紙制漿工藝落后,文獻用紙多為機械磨木漿紙和酸性化學漿紙,紙張酸性強,質量差,保存期短。一般認為,普通報紙的保存壽命為五十到一百年,圖書的保存壽命為一百到兩百年。同時,民國圖書的裝幀工藝還很落后,在使用過程中很容易破損。
另一方面,很多人對民國文獻的價值認識不夠,因此,對其保護的意識非常薄弱,在民國文獻產(chǎn)生的五十到一百年間,幾乎未采取任何保護措施,致使民國文獻破損如此嚴重。
修復工作尚未大規(guī)模展開
陳力向記者介紹了國圖在民國文獻保護方面的措施。改善存放條件、對民國文獻進行縮微都正在進行中,而從根本上的修復卻囿于資金的限制無法大規(guī)模展開。
陳力說,從技術上講,首先要對民國文獻的紙張脫酸,這個成本大概在零點三元人民幣每頁,而絕大部分民國文獻可采取納米鍍膜技術,加固紙張強度,平均成本則在二百元左右。全館收藏民國文獻共計六十七萬件冊,目前對古籍的保護資金尚且捉襟見肘,對民國文獻的重視也還沒有提到日程上,所以無法展開大規(guī)模修復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