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0多年前宣紙的出現(xiàn),讓中國畫藝術出現(xiàn)一個質(zhì)的飛躍。2006年底,一種銅鋁“合金紙”出現(xiàn),研發(fā)者稱其將使國畫出現(xiàn)第二次革命。昨天,回鄉(xiāng)省親的皖籍書畫大師應祚智在接受采訪時,首次透露這項花費他10年心血的先進技術。
如何能讓以宣紙為載體的中國書畫作品永不褪色,是不少書畫名家長期的愿望。應祚智通過10年嘔心瀝血,花費1.5億元人民幣,終于研制出一種中國畫激光復制技術。利用該技術,能將宣紙上的書畫完全“克隆”到銅鋁“合金紙”上,而藝術效果絲毫不減。
據(jù)了解,以前人們也嘗試用各種方法,將書畫作品復制到金屬等其他更牢固的載體上,但復制后的效果總是與原作相差甚遠。尤其是對以細節(jié)見長的中國畫來說,以前根本無法在任何其他載體上表現(xiàn)出與宣紙上相近的效果。
應祚智說,他是在1996年萌發(fā)出研制一種“金屬紙”念頭的。但這是一項非常大的挑戰(zhàn),在世界范圍內(nèi),之前還沒有出現(xiàn)一種效果、壽命、牢固度均完美的“金屬紙”,尤其是效果,更是長期的難題。
此后,應祚智四處奔波,利用自己在國外巡展的機會,請教專家,尋找最佳的原材料。2006年底,應祚智的銅鋁“合金紙”各項關鍵技術終于取得權(quán)威部門的認證,并成功申請專利。
應祚智說,銅鋁“合金紙”的出現(xiàn),將是繼宣紙之后,中國書畫藝術史上的又一次革命。“合金紙”可以說是宣紙的強化版,將宣紙上的國畫作品永久保存,可隨意運輸攜帶,是其最重要的貢獻。
由于不能批量生產(chǎn),銅鋁“合金紙”目前造價比較高,只能限于一些博物館和少數(shù)私人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