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陜南地區(qū),有一種古老而聞名的造紙術——造皮紙。說它古老,是因為這種造紙術是以蔡倫造紙術為“祖先”承傳來的,說它文明是因為它繼承了古老的蔡倫造紙術的精髓而又在此基礎上加以改進創(chuàng)新而成的。這種造紙術自20世紀50年代開始逐漸興盛起來,相傳至今,它仍然是我們這個地方的主要產業(yè)之一。要說到產業(yè)規(guī)模,它并不大,每家每戶就可以建造這樣的小型造紙廠。這種造紙廠主要分布在柞水、鎮(zhèn)安和山陽三個縣,它以柞水杏坪鎮(zhèn)一帶最為繁盛。古老的皮紙造紙術顯現(xiàn)出了當村民的智慧,也給當?shù)卮迕駧砹私?jīng)濟收入,他們引以為豪的就是每每談起此事,男女老少都能說的頭頭是道。以下我談談這種造紙術的產生背景、生產過程和用途。
一、產生的背景
相傳在我的爺爺輩,也就是建國初期,土地剛剛劃到戶的時候,鄉(xiāng)親們的干勁十足,因為那個時候農民當家作主人了,可以自由支配時間,生產和耕作有了一定的自由,政府又鼓勵個體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對于從未有過的大好機遇,萬分高興,激起了百姓們從未有過的創(chuàng)業(yè)高潮,于是就開始了轟轟烈烈的創(chuàng)業(yè)征途,一直走到現(xiàn)在長盛不衰。
二、生產過程
這種文明的造紙術從造紙原理上來說,它與蔡倫造紙原理基本相同,分原料的采集、加工、生產和銷售幾部分。但在原料的加工和生產上比蔡倫造紙有了進一步的發(fā)展,下面我就從以上四個方面來介紹這種造紙術的形成過程。
1、原料的采集
生產原料很簡單,它主要是從天然狀態(tài)下生長出來的狗葉樹上剝出的皮作為原料,注意一定好待到樹上成熟時才能剝出最好的原材料,當然也有的是以麥草、廢紙箱為原料。當每年一度的狗葉樹長成以后,就可以把它砍回家趁濕潤期間將其一根一根的折斷再把表皮剝下來捆成小捆(每小捆大約5到6斤重為宜),然后嗮干原料的采集過程就結束了。
2、原料的加工
把曬干的狗葉樹皮稱出斤兩以后,就可以拉到河水里浸泡,兩三天以后,又重新捆成小捆放入水中浸泡,等到泡軟后,就拉回到窯邊加用生石灰水將其浸泡,目的是為了它們在火蒸的時發(fā)生充分的化學反應,使其迅速蛻皮變質,成為理想的材質。泡好以后,就可以用鐵鉤鉤起,在石窯里將其圈成“花圈膜”形狀一次隆起來,封上頂就可以開蒸了,就這樣可以蒸發(fā)出4000至5000斤的狗葉樹皮。在搭皮子之前須在石窯的底部安好一口牛頭鍋,裝滿水,像蒸饃一樣,在用火蒸的同時,在石窯的旁側留的一個小洞口不斷的給鍋里添水,使水不干涸,靠不斷的水蒸氣來軟化皮子使其不斷軟化。搭好后將頂部用土蓋住,目的是下面用火蒸時就可以把水蒸氣堵住,充分保持好溫度和濕度,讓樹皮更好的軟化,最后就可以點火了。值得注意的是在燒火的同時要在石窯的旁側小洞口給鍋底加水,千萬不能讓火把鍋里的水燒干了,否則鍋就會炸,整個努力的過程就會毀于一旦。用柴火日夜不斷燒4至5天后,停火2到3天。常稱“三天渦鍋”。之后就可以出鍋了,出鍋后拉到河水里浸泡,大約是3到4天,可以用手去摸一摸,直到感覺軟軟的、滑滑的時候就可以“踩回”,(所謂“踩回”,先將泡好的皮子砌起來,用腳在石板上反復的踩幾次,把水擠干。)直到把水擠干后就可以成功的結束原料的加工過程。整個加工過程約須15到20天左右。
3、皮紙的生成
皮紙的生產過程是最細微的一環(huán),它不僅包含有復雜的工作程序,而且還包含有化學現(xiàn)象和物理現(xiàn)象,這也是它之所以文明的一個因素吧。這一程序可分三層介紹:
、. 準備
把踩好的皮子放在木杵里打,所用的木杵是用一根長木棒制成,它的一頭安上一個平頂?shù)拇竽绢^,越重越好,利用杠桿原理中間加一支點,另一頭是用人腳用力踩的一塊木板形狀,這樣就可以省力省時了。當然,隨著事物的不斷發(fā)展,現(xiàn)在人們不用腳踩了,而是利用電動機加工的“電動木杵器”替代人力了,這樣更加省力、省時,成效更快。當把蒸好的皮子放在木杵器里打成薄薄的膜狀體后,就放在大木登上把它折疊起來用牛頭刀將其切成小片,然后又放進小洞中用小木頭慢慢攪拌,一直到拌成稀糊狀就可以了。
②. 加工
把拌好的絨狀體倒入有1.2米高,2.5米長的紙池中,先用木耙在池中不停的拌,(一般是兩人,約需20分鐘。)結束后用木棍在池中迅速的回蕩,目的是讓它產生水泡,依靠水泡的浮力把絨狀體頂出水面,然后用木板把這些絨狀體擋在水池的另一頭,存放起來。第二天用木耙子把這一大片絨狀體打成小塊,一小塊一小塊的在池中拌勻后,用竹簚制成的槤子在水中有技術性的挖撈。所謂他的技術性主要體現(xiàn)在,當槤子下水時必須與水面呈70°左右的夾角,在水中時一定要穩(wěn)、勻稱,起水時要把整個槤身均勻浮出水面。撈紙時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若是如此,曬紙時就不好曬,所以要恰到好處才行,當然這種恰到好處是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感受到的。槤子出水后,右手托起槤尾,同時左手去捉槤頭,把槤頭按在平臺這一端,右手慢慢的把槤子推向另一頭,乃至平整的放下,緊接著右手拿起槤頭,平平的、慢慢的揭起槤子。注意在揭槤子的時候,一定要輕輕的,柔一些才行,不然紙就會被撕亂,當然這也是這一過程的非常具有技術性的一環(huán),這樣,槤子就與紙分離了,一張成品紙胚就成功了。像這樣重復地做下去,一池紙料須從早到晚才能結束,一天大約能撈一千多張紙。它們疊加在一起大約有0.5米高,然后又用杠桿,一頭吊上100多斤重的石頭,另一頭插在墻洞里,紙就放在中間,靠石頭的重量把紙中的水壓干,第三天就可以晾曬了。
、. 成品
把壓干水的紙蹾分成兩半,分別抱上特制的木紙架上,然后一張一張的又把它拉開用紙刷子將紙貼在墻上,曬干以后又從墻上揭下來數(shù)成100張一刀的紙摞,通常把5000張這樣的皮紙捆在一起就成了市場上出售的成品紙了。
總之,這種造紙術的工序相當多,總共細算起來的話有40多道工序才能做成成品紙。雖然工序繁瑣,但他的靈活性很大,這樣一個小型的造紙廠有2個人就可以開始營運,當你親眼看到自己親手做出的勞動成果時,所有的勞累因成功而煙消云散,一種成就感裝滿胸懷。
三、用途
這種紙在早些年常用來寫毛筆字、做作業(yè),在社會上廣為流傳。后來由于造紙術的改進,這種紙有部分就成為了加工其他優(yōu)等紙的基本原料之一,F(xiàn)在我們當?shù)卦斓倪@種紙,主要大量用于酒窖的封存及人去世時包裹身體,因為它的氣密性,韌性較好,經(jīng)久耐用。
這種古老的造紙術已被錄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要為造紙術煥發(fā)新的時代光彩而奮斗,讓他在當?shù)亟?jīng)濟社會建設中為農民增收增加新的力量。